2025年01月19日
微信

福音影评 | 观《无问西东》:基督徒当立德立言,才可荣神益人

作者: 小斌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18年01月23日 08:40 |
播放

无问西东要表达的太多,可说的也太多,就像很多评论者说的,从影片可以看出李芳芳导演的野心很大(总之大咖云集,颜值妥妥的。)。很多弟兄姐妹是奔着王力宏去看的,我是奔着梅贻琦去看的。当奇异恩典的音乐响起,再也绷不住泪奔了。影片的信息量庞大,绝对票超所值。

立德立言,无问西东

网上有个段子:有个阿姨看电影时说这啥电影啊?一会儿东放一点,一会儿西放一点,难怪片名叫无问西东。当然这只能是个段子,不能真的这样去解读电影的名字。无问西东,取自清华校歌——器识其先,文艺其从,立德立言,无问西东

其大概意思是人首先要有器度和见识,文字技巧都是其次的,在德行和话语上都应该有力求不朽的精神,而不要拘泥于东学还是西学。这是笔者自己的理解,可能不准确。

影片分别讲述了四个独立又相关的小故事,从而串联起清华100年的历史,也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。除了影片最后,张果果和清华学妹聊起双方都是一字班的这一段——这是只有清华人才听得懂的“暗语”——其他地方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被深深牵动,因为那是我们共通的情感。

四个故事,四个主角,四个清华学生,四代中华儿女。校长开导学生,学生变成老师,老师又影响新的学生,新的学生投军救了孤儿村,孤儿村的孤儿长大又救赎了自己的朋友,朋友支边救了自己的队友,队友的儿子长大帮助了素不相识的四胞胎家庭。看似毫无瓜葛的,命运又将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。

笃定,无畏,勇敢,同情。时代变迁,人本性中的善良,确实无问西东。

活出真实

电影开始采用倒叙的方式,从现代清华学生张果果一直放到二十世纪20年代的清华学生吴岭澜。

一开头电影就借果果的口问出一个人生命题: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,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?

整部电影应该说真正开始于校长梅贻琦和学生吴岭澜的一次对话,梅校长说了贯穿全剧中心思想的一段话: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,有一种麻木的踏实,但丧失了真实,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。什么是真实?你看到什么,听到什么,做什么,和谁在一起有一种,从心灵深处,满溢出来的不懊悔,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。

这段话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电影中的四位主角,我就不多剧透了。

梅贻琦校长对于真实的解说的太棒了,真实必须带来的是不懊悔也不羞耻。

吴岭澜活出了真实,放弃实科,成为一名清华的老师;沈光耀活出了真实,放弃了优越的物质条件,慷慨赴义;陈鹏活出了真实,拖住了自己心爱的人,也为国家奉献了青春;张果果活出了真实,怜悯同情战胜了理智的风险评估,帮助了四胞胎家庭,一帮到底。

有人说李想也活出了真实,真实的他就是要去支边的;王敏佳也活出了真实,她真的想和毛主席合影,所以编织了一个谎言;淑芬也活出了真实,她爱自己的老公,就是要和他在一起;王老师也活出了真实,他不爱自己的妻子,在一起也不爱。然而他们都后悔了,也没有平和与喜悦。

真实是完整的,是从一而终的,由内而外的叫真实。真卑鄙,真虚伪不能叫真实,那是对真实的亵渎,那是用虚假伪装的真实。将真的实在量化为一个形容词了。

淑芬跳井自杀了,她算是解脱了吗?似乎没有,直接害死了老公的学生,她肯定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丈夫吧,本来在夫妻关系中她就是弱势的一方。我们不知道王老师后来怎么样了,电影没有交代,按着他自己的真实,他应该解脱了,然而电影表现的是他声嘶力竭的哭喊。李想在王敏佳空坟前被陈鹏暴打一顿后,完成了自己的“重生”,最终活出了属于他的真实。我们无法对这些人物过多的评价,生逢那样一个时代,普通人的选择实在少得可怜。然而我们仍然可以选择活出真实,这至少可以让我们不懊悔,也不羞耻。

电影结尾,张果果也给了自己对于人生思索的答案:愿你在被打击时,记起你的珍贵,抵抗恶意,愿你在迷茫时,坚信你的珍贵,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

牺牲之路

牺牲是电影的一个主要旋律,每一个主角都在做着某种自我牺牲,为着别人的幸福生活,为了爱人,为了朋友,为了国家。

看西南联大的那一段,每一位老师,几乎都是当时代的大师啊,真是印证了梅贻琦校长的那句: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梅校长就不用多介绍了,相关文章有很多了。笔者看来,梅校长真大师也,虽没有像其他大师那样爆得大名,却也好过他们毁誉参半的后世评说,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。

在众多的大师中,有一位是我们不太熟悉的,就是体育老师马约翰教授,听名字,你就懂了。这是一位用英文上体育课的老师,是一位放弃政府更优越的聘用,坚持留在联大的体育老师。这些牛人基督徒通常被教会所不知,教会更愿意去树立一些伟大的传道人作为学习的榜样。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会去做传道人,只树立传道人榜样也就意义甚微了。

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梅贻琦校长最基本的教育理念——“身教重于言教”。他认为,对学生的教育,关键是教师的“示范”。他这样说:老师不但要“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”,而且要为学生的“自谋修养、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”树立榜样。为此,他提出了被人们概括为“从游论”观点。他说:“学校犹水也,师生犹鱼也,其行动犹游泳也。大鱼前导,小鱼尾随,是从游也。从游既久,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,不为而成。”

简单说,梅校长的理论就是老师带学生,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我学生,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说教,行的正,学生自然效仿。雨季将至,屋舍不齐,为学生操碎了心的梅校长;空袭中对沈光耀说,哪有学生没走老师先走的道理的那位吴岭澜老师;大雨中带着学生跑步的马约翰老师——都在践行着老师的天职。这不是高谈阔论,后来大量的联大的学生奔赴战争前线,这其中就包括梅贻琦的儿子和女儿。

那个岁月里,很多老师完全可以不必留在国内受苦,然而他们就这样留下了,他们选择为了这个国家,为了学生,走一条牺牲的道路。

吴岭澜老师面对空袭炸弹时,本能的扑倒学生。他已经活出了真实,危险临到,宁可牺牲自己。他大概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机会,可以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,对自己的真实的寻求。

沈光耀身为富家名门子弟,大可远渡重洋,潇洒一生。然而目睹战争的血腥残酷,亦然背弃了对母亲的誓言,为保家卫国牺牲了正在绽放的生命。

孤儿村的断腿传教士,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留下来慰藉那些孤儿的心灵呢?怎样的爱可以激励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如此舍命的牺牲?

陈鹏,为了爱人,选择放弃功名;也是为了爱人,选择默默离开;又是为了爱人,对抗那个时代,无条件的接纳毁容的王敏佳。没有牺牲的爱算真爱吗?为了国防,他没有退缩,家和国,他都想守住,最后牺牲了自己。

张果果,面对尔虞我诈的商场,守住了底线,没有出卖之前的上司,虽被多人误会,并为上司背锅,一句“你猜”,蕴含了多少的忍耐,最终他为四胞胎家庭安排好一切,这个和平的年代,愿意为陌生人花钱算是一种牺牲吧。

荣神益人

作为普通的观众,我们不懂的那些电影的专业术语,也不会专业的点评,笔者只从一个普通的观众的角度去欣赏电影带来的温暖与思考。

很多基督徒都会背:人活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荣耀神,并以祂为乐,直到永远。按这这个教义,像梅贻琦校长这样的基督徒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?因为耶稣说:“你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爱主你的 神。 ……其次也相仿,就是要爱人如己。” (马太福音 22:37,39 和合本)

基督徒都被教导传福音才是我们的使命,当然传福音是应该的,但传福音不是基督徒生命的全部,传福音是任务,不是生活。生活视为了荣耀神,而传福音只是这生活的一部分。神不缺荣耀,荣耀神无非是我们活出基督的样子,活出爱神爱人的样子。这些伟大的基督徒一生不就在做这件事吗?今天我们传福音不也在借着这些不传福音的基督徒的名号吗?传福音不见得一定要用嘴,而用生命影响生命,才是最稳固的福音传递方式。

有人用嘴喊,全世界都知道了。有人默默耕云,可能到死都无人知晓,然而天父都看在眼里。

学校不是培养老师的地方,学校是培养人才的,但人才中可能会有一些老师。教会也是一样,教会不是培养传道人的,教会是培养天国公民的,这些人中会有一些成为传道人。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使命,有些做了牧师,有些做了传道,有些做了老师,有些做了医生。各司其职,立德立言,荣神益人,无问西东。

影片中的大师们,主角们,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成为一盏明灯,照亮了所属的时代,在光和盐这件事情上,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已经掉队很远了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